top of page

研究方向
设计与合成下一代碳基材料对于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本课题组采用自下而上的合成策略,以 二茂铁、1,8-二取代菲和菲酮为关键构筑基元,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共轭分子。这些分子展现出独特的光电性质,并在材料科学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1)基于二茂铁的共轭大环分子
二茂铁共轭聚合物是一类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材料,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溶解性差和修饰困难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课题组创新性地设计了二茂铁基侧链型大环,该大环不仅显著提高了溶解性,还保持了其共轭特性。这一研究为茂金属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响应性材料的开发开辟了新思路。

图1:基于二茂铁的共轭大环分子
(2)基于菲的梯形共轭分子
梯形共轭分子的高效合成与精准结构调控对于高性能碳材料的开发至关重要。本课题组以1,8-二芳基菲为关键连接单元,结合吡咯、噻吩等为功能单元以及联苯为封端单元,采用“鸟枪法”合成策略,高效构建了多个系列的不同长度梯形共轭分子。通过详细研究其构效关系,为定制化材料设计奠定了基础。

图2:基于菲的梯形共轭分子
(3)4,5-π-延伸的芴酮
π-延伸的芴酮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光电性能,在有机光电材料、能源存储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课题组通过在芴酮的4,5位引入6/7/8元环,扩展了其π-共轭体系,该类化合物表现出宽的光吸收范围。此外,羰基作为易于转化的官能团,我们还成功合成了新型螺环化合物和稳定自由基,为先进碳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3:4,5-π-延伸的芴酮
bottom of page